2022-05-21
迟缓的水解离动力学严重限制了碱性电催化析氢反应的速率。寻找高活性电催化剂,并阐明水的解离机制具有挑战性和必要性。课题组胡庆丰博士等人在Science China-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通过对Ni45Zr35Ti20金属玻璃前驱体进行表面脱合金处理,制备了一体式纳米多孔镍(nanoporous nickel,np-Ni)电极。在1 mol L−1 KOH溶液中,该np-Ni电极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显示出20 mV的析氢过电位和快速的水解离动力学。
优异的性能不仅源于三维互连的导电网络提供的大表面积,还源于其独特的表面性质带来的本征催化活性的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镍表面天然形成的氧组分类型对水分子的解离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当晶格氧原子几乎消失时,镍表面以吸附氧原子终止,并表现出最快的水离解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吸附氧原子作为镍金属的表面终止时,附近的极性H2O分子的取向和构型会受到吸附氧的强烈影响。最终,界面水分子的H–OH键可以以类似于氢键的方式被有效激活。
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电催化剂,而且深入研究了水解离的化学过程,有利于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为邓意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