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文章简介
近日,课题组博士生苑红艳在钟澄教授与刘杰副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Hail to Daniell Cell: From Electrometallurgy to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的综述文章。本综述简要介绍了从电冶金起源到DDBs发现的演变过程,并系统综述了两类主要DDBs(铅基DDBs和锰基DDBs)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这两类电池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DDBs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DDBs的性能提升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研究背景
丹尼尔电池发明于19世纪,被认为是连接电冶金和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纽带。尽管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其他类型的电池,但基于电冶金原理的沉积/溶解机制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近200年后再次被用于储能。与基于离子插入/脱出机理或固相氧化还原机理的传统电池相比,基于沉积/溶解机理的沉积溶解型电池(DDBs)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基于插入/脱出机理主体材料结构崩溃的问题,显著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2)消除了基于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固相离子扩散的限制,使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3)电池放电容量可以达到或接近理论容量的100%,大大提高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4)不需要导电剂和粘结剂,有利于提高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5)电极活性物质通过原位电沉积获得,不需要复杂的合成工艺,电池制造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和较低的成本。由于上述优点,DDBs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电池。
内容简介
电化学储能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任何需要消耗电能的化学工艺理论上都可以用于储能,其中电冶金是最早的工艺之一。1836年发明的丹尼尔电池被认为是电冶金和电化学储能的第一个交叉点。丹尼尔电池由ZnSO4溶液中的Zn阳极、CuSO4溶液中的Cu阴极和连接两种电解质溶液的盐桥组成。丹尼尔电池中产生的电能来自于Zn的溶解和Cu的沉积所释放的化学能。
虽然丹尼尔电池很快被新兴的二次电池所取代,但金属电极的应用从未停止,因为它具有成本低、合成简单、可逆性好等优点。基于沉积/溶解反应的金属电极的其他应用示例包括Cd–PbO2电池中的Cd金属电极和锂金属电池中的锂金属电极。但是,在这些电池中,只有阳极涉及沉积/溶解机制,阴极仍基于固相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或离子插入/提取机制。因此,反应可逆性和电极结构坍塌的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例如添加辅助添加剂或修改阴极材料的结构。但是,这些方法增加了电极制造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阳极和阴极均基于沉积/溶解机制的DDBs的研究至关重要。
2004年,Pletcher等人提出了一种铅基DDBs,即可溶性铅流电池(SLFBs),由Pb、PBO2电极和甲基磺酸(CH3SO3H)电解质组成。在充电过程中,Pb和PbO2分别沉积在阳极和阴极的集流体上,在放电过程中可逆地溶解回电解质中。由于沉积/溶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SLFB可以完全地充电/放电,并且可以实现更长的循环寿命。最近,研究人员还发现MnO2在酸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可以实现可逆的沉积和溶解反应。将二氧化锰阴极与金属阳极偶联,开发出了一系列锰基DDBs,掀起了DDBs研究的热潮。本综述对以上两类DDBs的研究改性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总览图如图1所示。
图1 铅基DDBs和锰基DDBs的研究概述图
本文详细论述了DDBs的发展历史,并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电池−铅基DDBs和锰基DDB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关于铅基DDBs的研究,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相对而言,锰基DDBs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锰基DDBs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放电容量,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要实现DDBs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链接
H. Yuan, J. Luan, J. Liu, C. Zhong, Hail to Daniell Cell: From Electrometallurgy to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