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文简介
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储量丰富成为大规模储能应用的理想选择,其中O3相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如NaNi₁/₃Fe₁/₃Mn₁/₃O₂)凭借高容量和高稳定性而备受关注,但材料合成过程中镍元素易偏析的问题会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高温冲击合成技术(HTS),并引入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塑晶材料,成功制备了塑晶转子相NaCaPO₄包覆的NaNi₁/₃Fe₁/₃Mn₁/₃O₂复合材料(HT-NCP@333)。高温冲击技术通过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实现了材料的均匀分布和超均匀涂层。这种技术有效防止了镍的偏析,避免了氧化镍杂相的产生和容量下降。与传统的管式炉方法相比,HTS技术合成的材料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结构完整性,减少了杂质相的形成。NaCaPO₄涂层作为保护层,能够有效抑制镍的偏析,减少表面残留碱性,从而提升材料的空气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2. 研究思路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高温热冲击(HTS)方法制备的超均匀界面结构,用于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i1/3Fe1/3Mn1/3O2(NFM333)的长循环稳定性。传统管式炉方法制备的NFM333由于镍偏析导致表面形成钝化层,循环稳定性较差。而HTS方法通过快速加热过程形成更致密、超均匀的NaCaPO4(NCP)涂层,有效防止了镍偏析,减少表面残碱,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空气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经HTS处理的NFM333在1C倍率下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其软包电池在7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为开发耐用钠离子电池提供了新思路。
3. 全文图片简介
图1:NaNi1/3Fe1/3Mn1/3O2 (NFM333) 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展示了两种不同合成方法合成材料的差异。

图2:HT-NCP@333 和 Tu-NCP@333 的结构对比,通过同步辐射XRD、HAADF-STEM 图像等表征证明高温热冲击合成的材料能够抑制镍偏析。

图3:NFM333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展示了HT-NCP@333和Tu-NCP@333的电化学性能,包括充放电曲线、CV曲线、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以及和其它高水平论文的性能对比。

图4:HT-NCP@333 和 Tu-NCP@333 材料的电化学动力学分析和电极结构表征,展示了两个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原位EIS和Ni的K边X射线吸收谱。

图5:HT-NCP@333 和 Tu-NCP@333 电极在 500 次循环后的界面化学和结构演变,展示了两个材料循环后极片的SEM、TEM、XPS和晶格应力应变情况。

图6:HT-NCP@333//HC 软包全电池示意图,展示了材料和硬碳(HC)电极匹配并组装的软包电池的首圈充放电曲线、倍率性能和 1C 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

4. 全文总结
本研究引入一种创新的高温冲击(HTS)技术用于合成均匀包覆的HT-NCP@333材料。HTS过程包括快速加热、冷却及短暂的保温阶段,有助于实现材料的均匀分布和包覆。这种均匀性有效防止了镍的偏析,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HTS技术确保HT-NCP@333具有更均匀的电解液接触界面,避免了过渡金属迁移,防止了循环过程中的性能退化,并显著提升了其电化学性能。具体而言,HT-NCP@333在1C倍率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相比Tu-NCP@333的52.5%有显著提升。此外,HT-NCP@333//HC软包电池在7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过70%。HTS方法展现出优异的可扩展性和商业化潜力,对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